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明清之际桐城诗学宗白取向(6)

来源:北方文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最后,白居易好杜学杜,然诗风与杜甫差异甚大,甚至是两种不同的风貌,而这正是桐城诗人所追求的复古之途。潘江云: 白香山善学杜者也,杜词宛而

最后,白居易好杜学杜,然诗风与杜甫差异甚大,甚至是两种不同的风貌,而这正是桐城诗人所追求的复古之途。潘江云:

白香山善学杜者也,杜词宛而白过直,杜意蓄而白过尽,杜用事隐约而白过分明。或疑学杜之过,然不如是不足见香山之杜,以为必似杜之宛之蓄之隐约,则有似有不似,有小似有大不似矣……元学杜而白学杜胜之,白学陶而其学杜胜之。予尝谓香山学杜类狂,北地学杜类狷,今诗家则杜之乡愿而已,恶其似也。秋斋萧远,朗咏连旬,爱其冲鬯明快,意到笔随,不似今人点窜故实,蒙昧性灵,虽于杜微有不及,而吾即取其宁直宁尽宁分明,不屑屑似杜为工,则犹广陵散之未绝耳。爰举其大意质我同心,无智出鸡林国相下也。(53)潘江:《读白香山诗十韵序》,《木厓集》卷二三,《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9册,第225~226页。

他认为白居易与他人不同在于,白氏学杜近“狂”,一意进取而不受束缚。他人学杜,高者近“狷”,尚有所不为;下者乃“乡愿”,求似反近于伪。乐天学杜,并不追求杜之婉、蓄、隐约,而是直、尽、分明,这种“冲鬯明快,意随笔到”的风貌,乃“极有唐诗人之变化”的结果。真正的复古是在模拟中求变,乃至与效法的对象在外观上完全不似。

此前的诗人与评论家,多注重白与杜之异,而少关注其同,此种状况至清代发生变化。如康熙间人杜诏即云二人“忧乐不同,而天真烂漫未尝不同也;难易不一,而沉着痛快未尝不一也”(54)杜诏:《中晚唐诗叩弹集·例言》,康熙四十三年(1704)采山亭刻本。;《唐宋诗醇》云:“(白诗)源亦出于杜甫……盖根柢六义之旨,而不失乎温厚和平之意,变杜甫之雄浑苍劲而为流丽安详,不袭其面貌而得其神味者也。”(55)《御选唐宋诗醇》卷一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1448册,第405页。沈德潜亦云其“特以平易近人,变少陵之沉雄浑厚,不袭其貌而得其神也”(56)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三,第105页。。而高澍然的观点与潘江极为相近,他说:“乐天取源之地何也?杜子美是已。夫白之疏达,视杜之沉郁不类,要其性厚而气舒,体博而完固,何一非出于杜?其视之甚易,得之甚逸,所谓不必似之,取其自然耳。兹所以为唐一大宗欤?”(57)高澍然:《种竹山房诗稿序》,《抑快轩文集》卷一,《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89辑,第883册。评论家关注白与杜异中之同,一致认同二者渊源相承,其似在神而不在貌,故能成就白氏的诗史地位。我们很难说清人的观点是受到潘江的启发,但桐城诗人对杜与白诗学关系的探讨之价值应予以充分肯定。

潘江等桐城诗人在白居易诗学实践中提炼出复古而求变的主张,体现出糅合七子派与公安派诗学之长的变通思想。七子派尤其是李梦阳与何景明之复古并非不主变,前者有云:“积久而用成,变化叵测矣。斯古之人所以始同而终异,异而未尝不同也。”(58)李梦阳:《答周子书》,《空同集》卷六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1262册,第570页。后者亦强调“拟议以成其变化”的学古原则(59)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大复集》卷三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1267册,第291页。,有所变化是其复古的目标。同时,公安派主变,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然亦未尝不重复,袁宏道也曾说过“复古是已”(60)袁宏道:《雪涛阁集序》,《袁宏道集笺校》卷一八,第710页。之类的话,白居易、苏轼正是他们学习的榜样。然七子派虽重变,而实际创作仍在复;公安派虽不废复,然实际创作仍主变。前者虽继承了传统诗学的格调之高与意境之美,然字拟句模而缺少个性;后者虽别开生面,却破坏了诗歌固有的含蓄之美,流于鄙俚。桐城诗人鉴于两派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的弊端,力求融合二者,取两派之长而力避其短,将复古与新变相结合,在不似中求似,学古人之精神,而非袭古人之面貌。在古代诗人中,他们发现白居易学杜甫正是秉持此种方式,故将其树立为学古的典范。潘江与方文等提倡的学古之法,也为桐城后学所继承。姚鼐论诗先求似再求化,他说:“若初学未能逼似,先求脱化,必全无成就。”只有“专模拟一家,已得似后,再易一家。如是数番之后,自能镕铸古人,自成一体”(61)姚鼐:《与伯昂从侄孙》,卢坡点校:《惜抱轩尺牍》卷八,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29页。。显然这是对乡梓先辈理论的改进。

四、苦吟的平易


文章来源:《北方文学》 网址: http://www.bfwxzz.cn/qikandaodu/2021/0217/653.html



上一篇:执子之手,与他“吵”到老
下一篇:因为热爱,无问西东

北方文学投稿 | 北方文学编辑部| 北方文学版面费 | 北方文学论文发表 | 北方文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方文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