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文学》栏目设置[06/29]
- · 《北方文学》刊物宗旨[06/29]
- · 《北方文学》征稿要求[06/29]
- · 《北方文学》投稿方式[06/29]
北大荒传书 | 诗人赠书的故事(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 | 赵国春 聂鑫森赠我《杯光酒韵说由来》 从亚布力参加五花山笔会归来,很快就接到吉林省的文友张洪波寄来的几本大作。有宗仁发选编、北方文艺出
文 | 赵国春
聂鑫森赠我《杯光酒韵说由来》
从亚布力参加五花山笔会归来,很快就接到吉林省的文友张洪波寄来的几本大作。有宗仁发选编、北方文艺出版的诗集《沙子的声音》,也有时代文艺出版社的诗集《多云》,还有花城出版社出版装祯精致的散文集《杂记》。
那年,我们作家协会和北大荒酒业集团联合搞了一个征文,主题是“我与北大荒酒的故事”。面向全国,后来北方文学也参加进来,具体事宜由我来负责。
因为地号离连队较远,午饭都是送到地里吃。那时候绝大多数人没有手表,往往以肚子来计算时间。看到送饭的牛车来了,大家放心家什就往地头跑。一地的人往朝着一个地点跑,冲到饭车前,两手都抓满包子。邹静之一顿吃7个包子,最多一次吃了9个包子。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20年前我还在佳木斯的时候,正在写一本传记《荒原灵音——名人在北大荒》。我把写庞壮国的那篇短文寄给他,没过多久,我就接到了他的回信和寄来的这本《听猎人说》。
不唱歌的时候,知青们愿意看打架或者听打架的事。有一回在食堂门口挤着买饭,庞壮国不慎踩了一个人的脚。恰巧那个人是上海知青中属于“大小王”之类的人物,人高马大,曾经在南京路上与人拼过刀子。庞壮国个子小,腿脚跑得很快。食堂外边上百名知青在观看。忽然,庞壮国听见一声喊:“往我这跑!”是同年级的田智慧在喊他。田智慧曾和庞壮国一起去北京看伟大的红太阳没看上。他的父亲是齐齐哈尔京剧团的头牌武生,一条金箍棒耍得满堂喝彩,后来被斗死了。他曾是齐齐哈尔少年冰球队的主力。小田在人群中站着,身材并不威猛,人也精瘦,别人无法透过他那身浅黄军装看见他浑身蓄满力量的疙瘩肉。庞壮国跑到小田身后,上海长脚仍然张扬着扑来,并未把小田放在眼里。小田在他扑近的刹那间突然跃起,拳头短促地一伸,碰在他的脸上。“咚”的一声,大个子已经麻袋一般倒在尘埃中。“你再欺负他,我还揍你。”大个子方才大梦初醒,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转身走掉。后来,上海大个子和庞壮国被分配在同一个挑水班,一块往水房的五六口大锅里挑水,他俩相处得不错,谁也没再提打架的事。
聂鑫森的这篇《北大荒酒催诗忙》,写的是2003年冬天,他和全国的几位著名作家来哈尔滨参加《章回小说》举办的签售活动时,在返程的火车上,一路由北大荒酒相伴,一路有诗诞生的感慨。情真意切,很接地气。
回忆此次经过时邹静之说:“我真有点后悔我为什么要用一种比劳动更大的痛苦来换取两天的休假(就像那个偷了银行四千万想买中一宗五百万彩票的笨贼一样)。”那个医生为他开了三天病假,邹静之拿着假条吃了三天小锅面条(有花椒油滴上那种)。十多年后,他那颗残留的牙根,还经常困扰着他,这件不光彩的经历,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张洪波赠我能《独旅》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后来,庞壮国当过场部场院的班长,到七分场当过排长。不久他这个排从砖房的七分场调到住帐篷的八分场。七十年代初,龙门农场的知青们自发地写起了诗歌。以场部宣传科、团委的知青干部为核心,各分场爱好诗歌的青年,或相互交流诗稿,或把诗稿投到场部油印小报、广播站,他们还编印过诗集《龙门春早》。热心组织者还有比他们大10岁的当地干部曲义民。这些人中的骨干是杨维玲、尚祖玉、庞壮国、王长军、常征等等。后来庞壮国、王长军真的进入全国诗人行列。
聂鑫森出版了许多作品集,从他的这篇应征作品里,我也了解到,他2011年10月在金城出版社出版了《杯光酒韵——中国酒文化探秘》,这是一本散文随笔式的文史专著。我突然对他这本书感兴趣,可能那段时间我正热衷于中国酒文化的研究。于是,我就把想法用电话和聂鑫森说了,很快我就接到他寄来的这本书。翻开封面,扉页上用毛笔写着:赵国春先生雅正,壬辰冬,聂鑫森。
聂鑫森喜欢我们北大荒酒,我更喜欢他赠送给我的这本《杯光酒韵》。
好多年我们都是忙自己的,很少联系。有一次我给时代文艺出版社投了一本书稿,得到的是张洪的回信,他在回信里写道我们的友谊,表示非常想帮我把这本书做成,后来由于某种无法克服的困难,泡汤了。
邹静之赠我《知青咸淡录》
该套书的总序言由著名诗人邵燕祥撰写。前勒口上,选登了序言中这样一段:“这套丛书的文章不同,各如其面。我不是给贪官污吏捧场,不是给假伪劣商品作广告,真心地位我的几位哥们儿姐们儿的新书作一篇序,是我浅尝他们的橄榄后,推荐给读者们都‘含'‘嚼'一番,多少留下些苦涩与回甘……”
文章来源:《北方文学》 网址: http://www.bfwxzz.cn/zonghexinwen/2022/0808/917.html
上一篇:00后文学|守望痛痒(小说)
下一篇:志愿文学|走过四季,走过志愿者的时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