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文学》栏目设置[06/29]
- · 《北方文学》投稿方式[06/29]
- · 《北方文学》征稿要求[06/29]
- · 《北方文学》刊物宗旨[06/29]
方文的诗歌创作(7)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二)率真性情与生活经历 方文交游极广,明亡之前,方文即与当时的复社、几社中诸君子相友善。乙酉后,方文四处避兵,又迁家数次,但声名在外,交友
(二)率真性情与生活经历
方文交游极广,明亡之前,方文即与当时的复社、几社中诸君子相友善。乙酉后,方文四处避兵,又迁家数次,但声名在外,交友颇多。他自己在《天界寺书怀》里也感叹:“侵晨日未出,便闻扣柴门。披衣起见客,客至如云屯。”[1]885所以,《嵞山集》中大部分诗的内容都是赠答、访友、送客、怀人,还有一部分是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见闻。在《四令君诗》中,方文详细叙述了自己大荒乏食、衣食垂尽时,四位县令对自己的礼遇和帮助;在《阿狗行》里,方文讲述了因己家乏食,不得已将奴仆阿狗借与兄嫂却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在《述哀》一诗中,方文以极宏大的篇幅,极哀痛悱恻的情感,记述了妻子中风暴亡、妾室胎堕身死、宵小趁机抢夺田舍、时年七十的老母大恸、命放出游江淮避祸、不想母亲于次年郁郁至死的全部过程。全诗且诉且泣,哀肠百转,题为《述哀》,却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以二百四十句的篇幅,展现一年多来全部事件的进展,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面对厄运时的全部情感。当方文乍闻噩耗,悲痛不能自持,仰天痛呼“呜呼沧浪天,忍降此酷罚!我罪果深重,胡不自殄灭!”[1]106服丧之时,想到老母被豺虎之徒逼迫致死,愤而直言:“虽以天年终,实为雠所杀!虽死茅檐下,直似委沟洫!誓不共戴天,岂止不共国!”[1]108又思及自己报仇无力,竟哀痛到:“鲜民不如死,偷生复何益!”[1]108因年不利大葬,方文只得暂治攒室,将母亲葬于先祖墓侧,而自己又将避仇而去:“至辛莫如椒,至苦莫如蘗。我今走四方,椒蘗甘如蜜。”[1]108其心苦至于斯。梁公狄评此诗曰:“此诗浑似北征篇,母死家亡更可怜。夏雪冬雷天地合,知君恨不化寒烟。”[1]109宋玉叔曰:“新诗读罢泪油然,纸上啼痕染杜鹃。我有父兄千载恨,对君沾血拂龙泉。”[1]109可见其诗感人至深。
方文性格极为落拓萧散,他自谓“性本狷介,抑又诞放,与世多龃龉不合”[1]61。因不肯入仕清朝,他生活极为清苦,常常居家无食,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诗兴。方文曾作《穷冬六咏》,咏全家无酒、无米、无油、无盐、无碳、无薪。如此穷困,方文却不作凄哀语,可见其生性放达。方文又有许多诗写家居生活、寻常小事,像《苦热》,写酷暑难耐,无法入眠;《采荠》写与家人上山采野菜;《冬日种花》写怜花幽意;还有《昼寝》《夜步》《雨中》等等,都是极平常的小事,写来却觉诗意盎然。最妙的是方文常在生活中自寻其乐,他曾作《品鱼四十首》,将鱼味分为上中下外四品,将四十种鱼的口味一一鉴赏,妙趣横生。
方文喜游历,因此又有极多的游历诗,写山水景致,名人故实。事实上,方文的这些诗歌,写山水形胜的少,写历史故实、感慨抒怀的多。如作于壬辰年间的三十六首《庐山诗》,每首诗写一处景致,多涉及历史掌故,表达了自己对曾居于此的历史或传说中人物的欣羡之情。他的《兖州古南楼》,写兖州南楼化为荒台,当地人竟直称之为“杜甫台”,方文愤而言曰:“岂有先贤名,呼斥如婴孩?”[1]705而《恭谒圣庙》则无比虔诚地抒发了方文对于先贤的崇敬和追慕。值得注意的是,方文的诗歌中“我”字出现得十分频繁,诗人的主体意识在诗歌中有强烈的呈现,因而诗人本身的形象在诗歌中表现得十分鲜明,诗歌真正呈现出了为自我抒情的状态。总之,方文的诗歌书写一生经历,抒发一己情怀,将一个极重情义、坦白率真的嵞山先生的形象勾画在读者眼前了。
二、嵞山诗艺术特色的形成
(一)对汉魏古诗的模仿
方文的诗歌,尤其是古体诗,往往挥洒自如,古意盎然,这与他对汉魏乐府和古诗的刻意模仿是分不开的。
方文对汉魏古诗的模仿,首先表现在句式的相似上。《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一诗中有两句云“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2],方文模仿这两句诗,结撰了许多诗句:“思情日以深,音问日以阙”[1]21(病中柬钱吉士);“年齿日以迈,忧思日以侵”[1]58(《初度书怀》);“年齿日以迈,须髯日以斑”[1]786(《将近枞阳舟中遣兴》);“生计日以促,研田日以荒”[1]896(《寄怀潘江如山中》)。又如曹植的《七哀》中有一句“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2]824,方文仿此句作“借问谁作者,江南罕兹彦”[1]45(《从吴锦文读宋玉叔诗喜而有寄》),“借问歌者谁,四明林给事”[1]54(《赠林殿飏》);“借问夫子谁,弘斋李燔是”[1]89(《宋儒李文定祠》);“借问客为谁,方子与王子”[1]101(《偕王以介入山访元尊宿》)。如此多类似的例子证明嵞山诗的语言确实是刻意效仿汉魏古诗的。
文章来源:《北方文学》 网址: http://www.bfwxzz.cn/qikandaodu/2021/0329/730.html
上一篇:方文竹的诗
下一篇:试论方文遗民诗及其遗民思想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