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现代人北方有暖气过冬,那古人又是怎么御寒过

来源:北方文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喜欢小编吗,关注点一点,评论走一走,谢谢各位啦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小编还能和你们一起分享娱乐圈的的趣事,真的很开心哦!如果喜欢请关注小编,小编会不定时给大家带来

喜欢小编吗,关注点一点,评论走一走,谢谢各位啦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小编还能和你们一起分享娱乐圈的的趣事,真的很开心哦! 如果喜欢请关注小编,小编会不定时给大家带来历史的解读,欢迎评论哦,让我们一起扒开历史的真相!!! 今科技发达,生活品质一天天高,保暖防寒的衣物被子,常见新品牌,还有各类真皮毛料名贵牌,但对寻常老百姓生活来说,这事永远的主角,却是一种农作物:棉花! 棉花,生活中从来离不开的朋友,棉衣棉鞋棉布棉袄棉手套,不同年代不同品牌式样,穿在身上,却是清一色暖暖的记忆,无数的温情。别看这朋友不太起眼,试想一下,倘若没有发明棉花,且不说世界会怎样,我们从小到大那么多冬天会怎么过?细思极恐! 不过这个细思极恐的事,放中国古代史上,却是真实存在过的。虽说中国人种棉花织棉花的历史也算悠久,今天种棉花的水平更全世界首屈一指,但棉花,确非中国本土原产,真是远道而来的老朋友。

一:没有棉花的古代中国 棉花这位老朋友,当年离中国有多远?原产地在阿拉伯和印度,离着中原地区,简直八竿子打不着的远。 那没有棉花的年头,中国人穿什么?特别是冬天穿什么? 中国古代本土的纺织材料,主要是葛,麻,蚕丝,羊毛。冬天御寒这事,就拿这几样材料做文章。最常见的御寒材料就是丝絮,有高档低档之分,高档的是蚕丝絮,又叫“纩”,低档的是用螺丝用的下脚料,叫做“缊”。这种材料主要用来做绵袍,《诗经》里那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盖的就是这种袍子。 当然对于穷人来说,穿有“纩”的袍子是个奢侈事,基本都穿“缊”的,而填充缊的袍子,防寒效果也极差,连好些名人不得志时,都为此闹出辛酸事,比如战国名家曾子,当年不得志的时候就是穿这个,大冬天的撸起袖子就见胳膊肘,也因此贡献个成语:捉襟见肘! 而放在有钱人身上,不单穿的好,而且这高档绵袍,都是穿在衣服里面,外面还要有层罩衣。有钱没钱,就看袍子穿里穿外。但只靠这个,放在古代寒冷冬天,保暖还是不够,也要穿棉袄,当然那时不叫棉袄,叫“襦”。

这东西和袍子一样,也分有钱没钱,有钱人穿的襦,里面冬天填的是丝絮,相对比较保暖,穷人就相对惨,穿的叫“褐”,也是一种粗布衣服。发展到唐朝,襦改叫了袄,高档的都是用毛皮做的,保暖效果更好,当时不是太有钱的,基本也穿不起! 当然除了丝絮材料,动物毛皮衣服,也是御寒必备,但高档的毛皮衣服,基本就是贵族有钱人专利,老百姓当然指望不上。 指望不上就可想而知,没有棉花的年代里,冬天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是个多么难熬的事情。听听大诗人杜甫的诗就知道: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也就是被子都冻得和铁一样冷。这还是深秋时候的杜甫家,更冷的严冬什么样?想想就得哆嗦。一句哀叹,就是那个年月里,多少穷人家冬天愁苦的缩影。

那有没有一种新材料,便宜又好用,在最寒冷的冬天,让平民百姓免去寒冷肆虐?棉花来了! 二:棉花来了

其实棉花传入中国,说年头也不短,按照最早的记录,当战国年间的曾子,冻得捉襟见肘时,它就已经传来了。以《尚书》的记载,当时中国南海地区的很多部落,就已经来进贡棉花了。 但那些部落进贡的到底是不是我们今天说的棉花,史家一直争议大! 中国最早确切没争议的,有棉花传入的记录,应该是汉武帝年间,以《后汉书》的记载,当时海南岛的珠崖地区,向汉武帝进贡来了棉布。这也就说明:棉花那时早已传入了海南岛,而且连棉布技术都有了。 不止海南岛有,也是在汉代的时候,云南哀牢和永昌地区的部族,也都大规模的种棉花了,那时候的棉花叫“橦华”,很让那时候的国人瞧新鲜,还拿来用做文学创作,西晋文学家左思的《蜀锦赋》里就有名句:布有橦华。唐朝人李善还特意注释:这橦华主要是永昌产的,可以织布。 而真正让国人开始知道这东西防寒好处的,还有另一个地方的棉花:新疆!

新疆的棉花产业,虽说起步上的记录,比海南云南要晚,但规模发展的快,在中国南北朝时期,今天吐鲁番地区的高昌国,已经种的红红火火,以《梁书》里记录,那种棉花叫“白叠子”,当地人种了织出棉布,拿来和中原人做生意,销路还相当好。今天在新疆,还有好些出土棉布制品,高昌国的墓葬群里,更出土了炭化的棉花籽。虽说这种棉花属于非洲棉,和云南海南那边不是一类,且今天早已淘汰,但确实让国人深切感受:这玩意穿着暖和! 不过即使到了唐朝,棉布衣服依然还是珍品,特别在北方地区,更是物以稀为贵,虽然已经有引进种植,可拿来织布真舍不得。以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的亲眼所见,晚唐时候的中国北方,也见过棉花,不过都是在富贵人家的花园里,拿来当奇花异草欣赏,十分的珍贵! 花都这么珍贵,衣服自然更贵,棉布的衣服,在唐朝叫“白叠布”和“木棉裘”,穿这个保暖御寒?依然还是土豪的享受!


文章来源:《北方文学》 网址: http://www.bfwxzz.cn/zonghexinwen/2021/0226/663.html



上一篇:在这些馋哭成年人的文学作品面前,下饭剧就是
下一篇:《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隋唐五代文学之二:隋

北方文学投稿 | 北方文学编辑部| 北方文学版面费 | 北方文学论文发表 | 北方文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方文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