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野老生来不媚人清初遗民方文其人其诗考论(4)

来源:北方文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是年7月1日,方文出北京,有《七月一日出都门》诗,并于月末至淮。同年秋,邱象随主社西轩,方文作《邱季贞西轩社集分韵》,诗前序曰:“同集者刘

是年7月1日,方文出北京,有《七月一日出都门》诗,并于月末至淮。同年秋,邱象随主社西轩,方文作《邱季贞西轩社集分韵》,诗前序曰:“同集者刘阮仙学士、姜真源御史、姚山期、鲁仲展、张祖望、何蕤音、诸骏男、宋份臣、张伯玉、胡天放、张虞山、阎再彭、程潍东、娄东。”诗曰:

卜居久已定长淮,此日机缘又不谐。

且系孤舟寻旧侣,况逢群彦聚高斋。

歌声清脆悦人耳,诗句苍凉感我怀。

三宿西轩莫轻别,飞蓬明日又天涯。[24]

由此可知,方文本已打算长居淮上,但不知为何又打消此念。此次至淮,方文又于一蒲庵再访阎若璩,夜话谈诗,有《一蒲庵访阎百诗夜话》诗:“月中鼓棹惊相访,灯下开樽喜共诗。坐到天明方解缆,只愁病体不能支。”[25]

顺治十九年(1659)2月,方文至淮,遇潘陆,共访范良,三人与张玙若、张养重、靳应升、程淞、赵朗、倪之煌社集于邱象随西轩。方文有《邱季贞社集西轩分韵》,诗前序云:“同集者潘江如,张伯玉,靳茶坡,张虞山,程娄东,赵天醉,范眉生,倪天章。”其二云:

数年前有愿,钓浦结茅庵。得与同心友,长为竟夜谈。机缘终不偶,离别意何堪。稍喜经过此,停舟一再探。[26]

诗中所语仍是意欲长居淮上事。在方文与望社诸友的唱酬之作中,此类主题几乎随处可见。如邱象随《西轩集同人送潘江如之厚邱方明农之彭城二首》云:

官堤积雨涵,垂柳绿毵毵。

石濩兼天浪,云龙到目岚。

离情深渭北,归梦远江南。

我意留君住,聊吟三月三。[27]

顺治十七年(1660)6月,方文闻陈台孙、邱象升转外官,有《闻陈阶六给事邱署戒编修俱外转怅然有作》:

淮上有良朋,膴仕者有二。陈君掌谏垣,邱君读中秘。齿发虽不同,性情则相类。予在都门时,坦率成深契。日日饮其酒,间亦分其惠。临别愈流连,赠诗见真意。感此不能忘,相劝惟勇退。昨日见除目,同时补外吏。陈尤官宪使,闽海亦善地。道里未甚远,粮储乃重寄。邱何为郡佐,咄咄殊可异。琼州在海外,此行良不易。君虽少年人,体弱容亦悴。况有二亲老,安忍便遗弃。五月出都门,六月抵淮裔。恨我羁东兖,未得一把臂。后会知何年,临风发长喟。[28]

此诗前半部分抒写作者与故交陈、孙二人的契密无间;惟其如此,当作者因身在山东,未能与故交举樽话别,故有“恨我羁东兖,未得一把臂”之语。想到昔日“相劝惟勇退”的故友,如今却相继“膴仕”,且后会无期,作者禁不住“临风发长喟”。

康熙元年(1662),方文由扬州至淮,读邱象升、张养重岭海诗,作《赋得万里一归人赠张虞山》,对养重品行赞誉有加,又作《邱署戒侍讲招饮话旧赠此》,中有“新诗绝胜缘经险,旧友重过劝乞休”[29]之语。而后方文由淮至徐州再赴山东,临行时诸友集东湖相送,张养重有《再彭集东湖送方而止游山左》诗:

月上珠湖好放舟,清尊携与故人游。

三年别骤形容老,一夜欢多涕泪收。

野水忽高芦叶冷,凉风初漾藕花秋。

莫将铁笛频相向,明日东征少白头。[30]

康熙二年(1663)冬,方文过淮安,知靳应升亡,与潘陆、张养重哭祭于其墓前,有《哭靳茶坡先生》诗,序云:时与潘江如张虞山同拜其墓。诗曰:

八年之内六过淮,每一停舟访君斋。君闻我到必狂喜,相携纵饮中心谐。今年过淮君已死,寒风惨栗伤予怀。急寻其子问其墓,墓在城东石塘涯。明晨欲往呼小艇,恰有潘张二老偕。出城十里见高塚,知君于此藏形骸。去冬执绋阻江水,此日炙鸡陈土堦。仰天一恸不能止,潺湲雪涕沾草鞋。忆君称诗霸淮右,雅音叠奏无淫哇。晚躭麴蘖故颓放,余波亦足风吾侪。贤嗣收辑三十卷,其身虽死名不埋。独惜平生重意气,旧交零落音尘乖。白杨从此声萧萧,黄鸟无复鸣喈喈。暮归僧舍拥衾卧,庶几魂梦来相依。[31]

此诗极赞靳茶坡的“重意气”。事实上,处在易代之际的遗民,对于生存意义的考量,往往在“意气”的比较中展开。对于亡友靳茶坡而言,这种“意气”虽不能显见于事,便毕竟托之于诗,“贤嗣收辑三十卷,其身虽死名不埋”。不知方氏作此哀挽之诗时,是否有老子“死而不亡”之成句在胸?要之,在方氏的笔下,“生”与“死”的逻辑关系早已超逾了俗常的界定,而被赋予一种纯精神化的意涵。应当指出,际值易代之际,身丁百劫,一时遗民不乏祈死、以生为死者;这种深悲大恸,不仅关乎王朝更迭,帝王易姓,同时也意味着历史文化、习俗的大裂变,这种解体与裂变是大多数遗民所无法承受的,它势不可免地会对遗民的心灵产生振荡效应。明乎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在方氏的诗集中,何以会充溢着强烈的、以“生死”为主题的那种令人窒塞的悲怆氛围。事实上,这种氛围,亦同样笼罩在望社其他知友的心头,如张养重的《同方而止哭茶坡墓》诗:“故人千里至,鸡酒石塘村。古道于今少,交情赖此存。”[32]至此,我们也就可以充分体识方文对社友“膴仁”的复杂心态,也会进一步理解方文为何会作出不定居准上的最终选择。


文章来源:《北方文学》 网址: http://www.bfwxzz.cn/qikandaodu/2021/0722/839.html



上一篇:略论明末遗民方文的诗歌创作
下一篇:北方日光温室桃苗木快速繁育技术

北方文学投稿 | 北方文学编辑部| 北方文学版面费 | 北方文学论文发表 | 北方文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方文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